1、施工范围:
平顶山热电有限公司2×210MW机组,配两台超高压、自然循环、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半露天布置、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型布置汽包锅炉。该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炉宽12380mm。
末级过热器位于后屏过热器和后水冷壁吊挂管之间,共49片,管径为Φ42,以240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宽方向布置。
后屏过热器位于炉膛上方折焰角前,共20片,管径为Φ42,以600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布置。
分隔屏过热器位于炉膛上方,前墙水冷壁和后屏过热器之间,共6排,每排4片小屏布置,管径为Φ42,从炉膛中心开始,以1800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布置。
末级再热器位于水平烟道内,在水冷壁后墙吊挂管和尾部烟道前包墙管之间,共67片,管径Φ51,以180mm横向节距沿炉宽方向布置。
本项目为等级检修中,根据受热面检修作业要求及金属监督作业要求,需对以上受热面区域穿顶棚管处柔性密封进行拆除,检修作业结束后,拆除部分柔性密封恢复。
具体施工同范围如下:
1.1 在#6、7机组等级检修中,根据甲方施工内容,在具备作业条件后,按合同约定工期,完成拆除对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穿顶棚管处柔性密封,拆除面积及位置满足甲方施工作业要求。拆除的柔性密封及杂物清理干净,穿顶棚管处表面积灰清理至物见本色,满足柔性密封施工条件。清理拆除柔性密封产生的杂物回收并环保处理。
1.2 #6、7炉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穿顶棚管等处,密封盒磨穿及磨薄部位钢板密封焊接完成、检修作业换管工作、金属监督检测工作完成后,根据甲方通知要求,进行密封恢复。
1.3 施工中涉及到的保温拆除及恢复不包含在此标内。
2、施工技术要求
2.1施工原则:
2.1.1采用立体挠性方式,把所有可能产生的膨胀点即泄漏点至于密封层的中心点上,确保陶瓷纤维密封层能完整地吸收三方位的膨胀。在各部位穿墙管处保证吸收锅炉膨胀量不小于60mm。
2.1.2为了密封质量以及工期要求等原因要求保留原设计的金属密封盒,主要是因为密封盒尺寸太小,达不到密封层的延展要求,此外其能为上面的挠性密封层遮蔽高温烟气的直接冲刷。吸收调整膨胀量的任务有挠性密封层承担。此外此种做法还能保留原哈尔滨锅炉厂设计方案,减少可能因此产生的工期延误等情况。
2.2施工条件:
2.2.1应预先清理施工区域上存在的原始保温、灰尘、油污、铁锈、浇注料等污物,确保预施工区域干净整洁。同时清理施工现场障碍物。清理积灰的标准为浮灰清除干净、物见本色。
2.2.2施工用的动力及照明用电源布置,施工用水源应已到位。
2.2.3检查原一次金属结构,如果损坏严重,需修补后再进行柔性密封处理,原一次金属结构密封修补工作由甲方负责。
2.2.4乙方开辟出一块独立的材料存储空间,要求与外界隔离。如果必须置于室外或不能保证实现与外界的完全隔离,则必须准备防止材料受潮的油毡等物并且在此环境下保温及密封材料不能大量存储,仅供临时使用。此外材料存储时需与沙土质地面隔离以防受潮。
2.3施工工序和方法:
2.3.1 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及末级过热器部分穿顶棚更换后,需对炉顶穿顶棚管处先进行密封焊接,其它部位顶棚检查磨损处焊接合格后,方可进入柔性密封施工阶段。
2.3.2 在原金属密封盒上以250mm间距焊接固定钢板网用钩钉。钢钉长度为80mm,其间距为20~35cm,呈交错排列布置(根据现场情况定),每平米不得少于12根。钢钉要求两面焊接牢固。
2.3.3 乙方施工人员根据膨胀柔性锅炉环保密封修复技术要求,对所要修复工作面在清洁基础上对内护板及穿顶管露出250mm以下部位作除锈打磨工作,使所修复工作面达到无尘粒、无锈迹状态为止。并由双方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到下一步工序。
2.3.4 乙方施工人员再次清扫工作面污染灰尘后,采用可耐温1400摄氏度的高温黏合剂黏合陶瓷纤维棉,本工艺要求铺设不低于3层,每层陶瓷纤维之间及陶瓷纤维与管壁之间均涂抹耐高温黏合剂。粘合剂的涂抹必须均匀全部覆盖住陶瓷纤维接触面,厚度一致在其侧面接缝处同样涂抹黏合剂。对将来可能严重泄漏的部位,可根据情况增加层数。陶瓷纤维铺设厚度不低于25.4mm。
2.3.5 一般穿顶管水平方向的密封延展至密封两端板处,高度方向的密封延展为250mm,要求完全覆盖住原金属密封盒。
2.3.6当在管排较密时(管排排距小于200mm时),管排之间必须填充陶瓷纤维,具体填充方式经甲方同意,按多管排密封进行施工。
2.3.7在陶瓷纤维外表面铺设菱形不锈钢网一层,其作用为防止密封面遭受热冲击而增加钢性强度。钢网以完全覆盖陶瓷纤维密封层为准,采用弹性逆止钢片,钢环固定钢网于钢钉之上,钢网之间采用专用卯